最近,两个外地游客在重庆街头为了吃啥吵得不可开交:一个跺脚喊着要吃米线,一个坚持要去涮火锅,逗趣的画面在社交平台走红,围观的网友纷纷来打圆场:“可以吃火锅时烫碗米线”“应该早上喝油茶,中午吃火锅,晚上来碗豌杂面”。
这其实也是不少前往重庆,准备来一趟味蕾之游的外地游客内心的生动写照。魅力无限的重庆给了人们打卡的冲动,丰富多元的美食资源也让大家选择困难,而重庆以创新思路与优质服务积极回应多元化需求,给出了“全都要”的底气!
回答“全都要”,重庆有殷实家底。重庆火锅、重庆小面、涪陵榨菜……伴随着千百年的口碑传承,一张张美食名片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出圈。今年4月重庆旅游美食“渝味360碗”发布,将重庆各区县美食系统性发掘和归集成360道代表菜,让人们见识到重庆美食的丰厚家底。
回答“全都要”,重庆够努力。近年来,重庆持续发力培育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依托美食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和品牌营销。在产业开发上,重庆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、产业基础,美食产业链越做越长、越做越细。比如为实现创建世界火锅之都的目标,重庆推进“一区(县)一品” 打造火锅食材优质供给基地,以火锅食材为连接点,打造食材原料的生产、加工、运输分销全链条,形成优势互补动力强劲的产业集群;在品牌建设上,注重文化价值的提炼挖掘,打造出具有辨识度的重庆品牌,各美食行业协会通过申请地理商标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式,擦亮重庆美食品牌含金量,赋予文化内涵;在产品创新上,为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,重庆也是不断与时俱进,比如给火锅辣度分级,加强不同美食品类的创新融合,而各大餐饮店产品不断推陈出新,“花椒冰激凌”“毛肚寿司”等创新菜品,让人欲罢不能。
一系列举措,让重庆美食品牌建设和产业化成效得到显著提升。目前,重庆全市拥有小面门店8.4万家,日均销售小面超过1000万碗,年产值400多亿元;重庆火锅企业已累计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分店。从小餐桌走向大产业,不仅提升了重庆的城市声量,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机遇增量。
重庆美食吸引人的不只是品类和味道,更在于美食背后的生活态度与城市精神。在吃的方式上,街头路边搭两根独凳,一碗小面加个煎蛋,吃得有滋有味;在饭店选择上,人们喜欢去往背街小巷吃“苍蝇馆子”,吃的是菜品的家常和锅气,感受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切随意。在重庆品味美食,既是把麻辣鲜香置于舌尖之上,也是把享受美食的一举一动置于生活之中,那份对城市的归属、对烟火气的向往在此刻仿佛具象化了。
品尝美食是一个寻找快乐和满足的过程,在重庆边逛边吃、吃中带玩,来一场美食与娱乐的双向奔赴,其中有无限的可能等待发掘。
“全都要”是重庆最自信的底气,如何把这些底气更好地亮出来,是重庆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。数字经济也是口碑经济,淄博烧烤“烤”的是好客,天水麻辣烫“烫”的是豪爽,服务质量、人情冷暖在城市美食推广中的分量越来越重。对此,重庆从市场管理到美食行业都要继续发力,拿出满满的诚意,严把产品质量关、提升服务美誉度,把流量热情度升格为留量满意度。